去超市買大米,偶爾能發(fā)現(xiàn)一些棕色的小蟲子,在面粉中也能找到,這些蟲子是什么蟲?從哪里來的?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。
這種蟲子叫米象,又名米蟲、谷牛,是貯藏谷物的主要害蟲。過去在農(nóng)村,一到夏天,米缸就會生出密密麻麻的米象,每次淘米都要一個一個把它們撿出來。米缸蓋了一個很重的木蓋子,米象是怎么進入米缸的呢?
米象是怎么來的?
如果您認為米象是后來爬進米缸的就錯了,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大米生蟲的秘密。
其實,米象早就“住”在大米里了。因為水稻、小麥都是野外種植的,米象就會爬到這些作物上,用口器在谷粒上打個洞,然后把蟲卵放進去,再用分泌物把洞封上。
大米加工時,只是經(jīng)過脫殼、拋光,無法清除內(nèi)部的蟲卵,就一直和大米在一起。只要溫度合適,蟲卵就會孵化,經(jīng)過幼蟲、蛹、成蟲3個階段,變成我們看到的米象。所以,我們可以消滅成蟲,但拿蟲卵沒辦法。
米象喜光,趨溫、趨濕,最適合的溫度是30~33℃,所以夏天很多人會把大米拿出來曬一曬,米象看到陽光就會自己跑掉了。
成蟲有假死性,也是個演技派,遇到危險就會裝死,等危險解除,就會原地滿血復(fù)活。
大多數(shù)人都討厭米蟲,因為它畢竟是蟲子,沒有哪個愿意吃蟲子吧。不過我要告訴大家,米蟲是一種高蛋白的食物,并且沒有毒,經(jīng)常被用作動物飼料,比如豬飼料。所以偶爾吃幾個米蟲是沒有影響的。
米象屬于谷盜,它還分為赤擬谷盜、雜擬谷盜,不止危害大米、面粉,豆類、干果、藥材、谷物制品與蕈類也受影響!
由于米象蟲卵在孵化過程中,會蛀蝕大米,所以雖然米象無害,但大米的品質(zhì)會嚴重下降。如果米蟲很少大米還可以吃,如果米蟲非常多了,大米的口感會非常差。
過去大米長蟲了,由于米蟲比大米輕,淘米時米蟲就漂在水面上,很容易清除掉,但偶爾也有漏網(wǎng)的,不影響食用。
把大米放在陽光下暴曬,雖然能有效去除米象,但對大米的影響很大,會產(chǎn)生爆腰米,就是米粒上出現(xiàn)橫向裂紋,容易產(chǎn)生碎米,不僅口感變差,營養(yǎng)價值也降低了!
怎么才能讓大米不生米蟲呢?
購買大米時,盡量選擇真空包裝的大米,這種大米生蟲的概率比散裝米小很多。而且最好一次少買一些,比如一次買5斤或10斤,這樣就算生蟲了,損失也會小一些。
米蟲無法在低溫下生存,在5℃下經(jīng)過21天,就開始死亡。所以可以把長蟲的大米放進冰箱冷凍24小時,成蟲和蟲卵就被凍死了,把蟲尸處理干凈就行了。
另外,米蟲對氣味非常敏感,米倉一般會采用氣味驅(qū)蟲劑,家庭里可以用花椒、大蒜、八角等具有強烈氣味的調(diào)料,用紗布包起來后放進大米中,就可以避免蟲卵孵化。大米最好用密封的米桶盛裝,并且放在陰涼通風(fēng)處,這是最有效的辦法。